特朗普上台以來,芝加哥物價漲了多少?這家媒體追蹤了食品雜貨價格
原文轉載自《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
《芝加哥太陽報》追蹤的35種食品雜貨
圖片來源:Brian Ernst/Sun-Times
去年假期促銷季,Charlotte Maggio為自家地下室添置了一台立式冰櫃,一直在往裏面儲存自己做的飯菜。
這位退休圖書管理員熱衷于追蹤雜貨優惠價格,每當她發現咖啡價格合適時就會大量囤貨。她通常每月在雜貨上的花費大約是230美元,包括偶爾買些小零食。
“我希望這些措施能幫我避免花錢買到價格嚴重上漲的東西,”Maggio說。她在芝加哥西區長大,現在住在Franklin Park。
Maggio並不是唯一一個想要降低食品賬單的人。
消費者對2022年大幅上漲且至今未回落的價格感到沮喪——他們正面臨自今年2月以來的最高通脹水平,而關稅的威脅還可能進一步推高物價。據美國勞工部本周二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的消費者價格同比上漲了2.7%。
高昂的雜貨價格在去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據美聯社的一項11月調查,7成選民表示他們“非常擔心”食品價格。
當時的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承諾,如果他勝選,將“從第一天起立刻讓價格降下來”。
《芝加哥太陽報》從去年12月起開始在四家商店——Jewel、Mariano’s、Target 和 Walmart——每月追蹤35種商品的雜貨價格,從牛奶、面包、雞蛋等基本食品,到新鮮蔬果、肉類和冷凍食品,甚至咖啡、餅幹、糖果,還包括洗發水、尿布、洗衣液和衛生紙等日用品。我們發現,實際上價格下降的商品非常少。我們計劃繼續追蹤這些價格並公布結果。
隨著特朗普在本周日(7月27日)就任已滿六個月,我們深入研究了數據,發現我們的購物車總價最高上漲了11美元。我們追蹤的大多數商品都保持了原本已經很高的價格,或者變得更貴了。
在芝加哥最大的連鎖超市Jewel,我們追蹤商品的貨架總價從12月的262.45美元上漲至7月的273.35美元,漲幅為4.2%,即10.90美元。我們追蹤的商品中,有10樣漲價,22樣價格不變,3樣降價:Land O’Lakes 黃油、Campbell’s 雞肉面湯和 Tide 洗衣液。
我們追蹤的商品中有5種在所有四家商店價格都上漲了:碎牛肉、Tropicana 橙汁、一箱12罐的可口可樂、Always 衛生巾和 Degree 男士止汗劑。Nathan’s 長熱狗、花生 M\&M 和 Folgers 研磨咖啡在四家商店中的三家漲了價。
雞蛋的價格從3月禽流感高峰時下降,當時每打最高達9.49美元。但到了7月,某些商店的價格仍高于12月。
Walmart 通常價格最低,也是降價最多的商店。但我們在線購物的那家 Walmart——位于 Belmont Cragin 區的 4626 W. Diversey Ave. 的 Walmart Supercenter——有時會標注商品“無貨”。在我們能比較的31項商品中,從12月到7月,有10項漲價,15項價格不變,6項降價,總體上漲了3.97美元。
Jewel和Mariano’s沒有回應采訪請求。Target拒絕發表評論。Walmart的一位發言人表示,這家零售商正“努力在我們所處的環境下,盡可能長時間地維持低價。”
《芝加哥太陽報》追蹤的商品清單及價格變化
可視化:Justin Myers/Chicago Public Media
“便宜食物的時代已經結束”
去年12月,特朗普在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節目《Meet the Press》中說:“我贏得了邊境,也贏得了食品議題。一個非常簡單的詞,‘雜貨’……你買蘋果、買培根、買雞蛋,這些東西在短時間內會翻倍、三倍上漲,而我正是憑這個贏得了大選。我們會讓這些價格大幅下降。”
但幾天後,特朗普在接受《時代》雜志采訪時又表示:“一旦東西漲價,就很難降下來。”
選民們對食品價格感到憤怒,2024年的價格相比2019年上漲了28%。這一上漲被歸因于新冠疫情導致的通脹。同時像億滋國際(Mondelēz)和卡夫亨氏(Kraft Heinz)這樣的食品公司卻在通過派息和股票回購回饋回報投資者。
專家表示,除非總統實行價格管控,否則很難真正讓雜貨價格下降——這意味著高價可能會在貨架上持續存在。
“便宜食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Errol Schweizer說,他是位于德州奧斯汀的零售營銷、産品開發和品牌策略專家。
Schweizer是《The Checkout Grocery Update》通訊的撰稿人。他表示,現在的漲價雖不及疫情期間劇烈,但“價格確實持續在漲”,因為食品公司在努力維持其利潤水平。
他說,超市連鎖之間“彼此盯著對方的價格看,如果沒人降價,那就都不會降。”
LaTanya Gray今年60歲,住在Lake Meadows,她對價格回落不抱任何幻想。
她的辦法是步步為營,控制食品預算,首先是根據廚房裏現有的食材制定每周的餐單,並為額外的雜貨預算縮減至60美元以內。
她為每一項食品設定了最高5美元的限價(很少例外),並且每周購物都從附近的“一元店”開始。
Gray還訂閱了商店和品牌的電子郵件,剪下紙質和數字優惠券,有時甚至會打電話給她最喜歡的食品品牌廠商,詢問是否能寄一張優惠券給她。
她說,她的節儉習慣源于身為四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母親健康狀況時常不佳。她記得8歲那年就開始使用糧食券幫家裏買菜。
“我是因為家庭狀況而受到這種訓練,”她說,“你必須確保開銷不要超過收入。”
關税引發擔憂
作為一位以祖籍意大利為豪的美國人,Maggio所做出的最艱難決定之一,是把進口帕爾瑪火腿從購物清單上劃掉。
“我記得大概四年前,我還能以每磅6美元買到帕爾瑪火腿,”Maggio說,“後來漲到了7美元、8美元一磅。現在,即便在促銷時,也要9.99美元……這周是14美元。幾周前我還看到賣到15美元。有些事,我現在不會再做了。”
與此同時,其他生活必需品也在壓縮人們的錢包。
伊州居民目前正面臨全美最高的房屋保險費率漲幅。芝加哥的消費者也即將面臨電價上漲。租金和房價都在上漲,利率也在上升。
特朗普現在威脅將于8月1日起,對歐盟征收30%的關稅,對某些加拿大商品征收35%,對部分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30%。
自今年上任以來,特朗普對中國、日本、韓國、泰國以及最近的巴西等國家商品實施了兩位數的關稅,但隨後又時常取消。
經濟學家表示,這些關稅最終將轉嫁給消費者,以更高的價格形式體現在電子産品、家電、服裝和玩具等商品上。
《芝加哥太陽報》追蹤的某些商品可能更容易受到關稅波動影響,包括咖啡、巧克力、香蕉和牛油果,以及依賴國外包裝材料的商品。
非營利的、無黨派政策研究機構“稅務基金會”估計,美國家庭今年可能因關稅上漲額外支出約1300美元。
根據伊州大學與普渡大學聯合進行的季度全國消費者態度調查,約1000名受訪者中有79%在5月表示,他們預期關稅會“增加”或“有些增加”他們所支付的食品價格。
其中一半的人表示,他們因關稅擔憂推遲了購物;38%的人表示他們已經開始囤貨,以備關稅生效。
“我確實認為人們正在為沖擊做准備,”普渡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Brenna Ellison說。
《芝加哥太陽報》還發現,還有其他因素也導致了一些商品價格上漲。
從12月到7月之間,碎牛肉每磅價格上漲了約1美元,部分原因是美國牛群數量減少、飼料成本上升,以及幹旱的影響。
我們查詢的三家商店中,18.08盎司袋裝花生M&M的價格上漲,該産品公司發言人解釋稱,這是“受高通脹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推動,部分原因是可可價格上漲已廣為人知。”
該公司表示,盡可能地會自行吸收額外的制造成本。
Tropicana的發言人則拒絕對我們觀察到的橙汁價格上漲發表評論。
大多數其他品牌的母公司沒有回應采訪請求。
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擁有 Always 和 Charmin 等品牌。該公司在4月宣布,將因貿易戰而提高部分産品價格。
當被問及我們追蹤到的 Always 衛生巾漲價時,寶潔發言人回應稱:“定價完全由零售商自行決定。”
西北大學凱洛格商學院市場營銷系主任Eric Anderson表示,這是事實。但他補充說,零售商貨架上的售價基本上是跟隨廠商的標價。
他表示,大多數制造商不願輕易漲價,但一旦提價,零售商幾乎一定會跟著漲。
“當出廠價漲了,貨架價也就漲了,”他說,“這並不是個謎。”
原文刊于Chicago Suntimes官網,于2025年7月18日更新,編譯時有刪減
原文作者:Stephanie Zimmermann
原文鏈接:
編譯:樹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