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8年煙火氣難再續,又一家老式茶餐廳告別芝城華埠

位於2306 S Wentworth Ave的品味小吃即將於9月底閉店

圖片來源:大福/Chinatown Spotlight

如果給你10美元,到現今的芝加哥唐人街,能買到什麼東西?

或許可以買到一兩個精美的小掛件,或買一杯加料的奶茶,但如果要用這10美元去喫一頓飯,恐怕並不容易。而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裏,你可以用8元左右買到一份滿滿當當,還附贈例湯的粵式盒飯。這家店是在23街和永活街(Wentworth Ave)夾角附近(2306 S Wentworth Ave)的品味小食。

如果你從來沒去過這家店,想去嘗一份8元盒飯,或是一份“鍋氣”十足的品味特色幹炒牛河,那你可得抓緊了。因爲這家在芝加哥華埠經營了整整18年的小店,即將在9月28日結束營業。

去年,另一家粵菜館七寶的關門成爲了社區的轟動性新聞。社交媒體上,很多年輕網民都討論着那塊寫着“Seven Treasures”的黃色牌子在他們的童年裏留下的印象。而品味小食由於規模較小,歷史相對較短,其關店的消息並沒有在社交媒體上產生太多的反響。

但當你走進品味,坐下來和正在喝着港式奶茶的老街坊們聊天時,才感受到這家店的關閉帶來的真實影響。

“我們幾乎每天都來”

走進品味小食店,可以看見兩邊擺着5張小桌子,每張大概能坐下4-5個人。正對着的是收銀臺,後面的廚房也沒有遮擋,可以看見大廚在奮力顛勺,聽見火氣竄出的“滋滋”聲。

老式茶餐廳品味小吃內景

圖片來源:大福/Chinatown Spotlight

12點多午飯時間,店裏十分擁擠,除了坐滿了食客的桌子外,前來買外賣飯盒的顧客常常會在餐桌之間的空間排成一條隊,有時能排到店門口。白天,店裏總是有兩個阿姨負責點菜、收銀、從後廚上菜。晚上5點後,老闆娘Janet會親自到店裏幫忙。在狹小的空間裏,她們上菜的時候總是喊着帶粵語腔的“excuse me”,從等待點菜的人群中穿行而過。

“我們幾乎每天都來。” 湯婆婆說,“有時候也不是爲了吃飯,就是爲了喝一杯奶茶,吃點小吃而已。她(指李婆婆)正在等雞翅呢。”

“這裏的東西份量都很足。” 李婆婆接話說,“有時候我們會兩人點一碗牛腩粉分着吃,不然根本吃不完!”

湯婆婆和李婆婆坐在靠近門口的桌子。她們住在華埠邊上的廉租房“玉米樓”(Hilliard Towers),走七八分鐘就能到永活街。

店裏的其他餐桌也坐着許多像她們一樣的老街坊。大家談天說地,彷彿是在自家客廳。

“從他們剛開店的時候我們就來光顧了。那時候還在上班,來得不多。後來退休了,就每天都來坐坐。” 湯婆婆說。

聊到關店的消息時,她們用得最多的一個詞是“不方便”。她們說,偶爾也會去吃點別的東西,或者花幾塊錢買一個麵包吃,但如果想要坐下來聊聊天,喝杯東西,吃點廚房剛剛炒出來的東西,那只能是這裏最方便。

我問她們,那情感方面呢?在這邊吃了18年了,會有不捨的感覺嗎?

只見她們都很用力地點了點頭,沒再說什麼。

“所有東西都漲價了”

即將接手店面的,是去年拿下了七寶舊址的快樂小羊火鍋店。品味小食的老闆娘Janet說,關店的決定也是他們夫妻倆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在大半年前才決定的。其中一位前臺的員工也說,是今年八月底才得知關店的消息,現在連下一份工作都還沒開始找。

“疫情過後,所有東西都漲價了。不僅是店租,食材、水、電、煤氣,統統都漲得很厲害。我們已經嘗試加了幾輪價格,但競爭力肯定還是比不過其他店,只好選擇關門。” Janet無奈地說。

“也有很多老顧客來和我們說,希望不要關門。我們也很理解,但實在是經營不下去。雖然他們每天都來光顧,但很多時候,每個人都只是點一杯喝的,這點錢根本不足以支撐我們的開支。” 她的語氣帶着些抱怨,也有些無奈。

“唐人街上像我們這樣的本地茶餐廳漸漸被火鍋店、奶茶店代替,這也不是第一天的事了。很早以前,當華埠廣場發展起來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了。” Janet說。

位於永活街以北的華埠廣場(Chinatown Square)興建於20世紀90年代,是一個大型露天購物廣場,聚集了許多餐廳、理髮店、禮品店。對一些老街坊來說,華埠廣場是新唐人街,永活街這是老唐人街的代表,二者共同奠定了如今芝加哥華埠的格局。

當我問湯婆婆和李婆婆,平時會不會光顧像快樂小羊這樣的火鍋店,她們說一年下來只會去一兩次。一方面兩個人也不太適合去吃,另外價格是在太貴,更多是節假日或者家庭聚會的時候才會去吃一頓。

2024年唐人街夏令會,永活街上游人如織

圖片來源:樹溪/Chinatown Spotlight

越便宜就越好嗎?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8元一份的低價午餐。一位不願具名的唐人街海鮮餐館老闆跟我表達過不滿:“以前的唐人街總是給人一種髒亂差、食物廉價低級的感覺,因爲所有的餐廳都在壓低價格,打價格戰,嘗試用廉價吸引顧客。我們中華料理的文化明明是可以很高級、很深奧的,卻被外人理解成一種快餐文化。”

“我覺得到現在這個時候,這種文化是該改變一下了。餐廳不應該只追求銷量而壓低價格,用劣質的食材和大量的味精製作食物,而是用稍高檔的菜餚,讓別人瞭解我們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我的店裏經常有非華人的食客。有時他們看到一條龍蝦的價格,都驚訝道:‘原來中國菜也可以這麼貴’。那時我就覺得,我在改變這種認知。” 她說。

不過,相對遊客而言,本地居民的消費習慣或許更看重連廉價實惠。上述海鮮餐館老闆也承認,低價餐廳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不應該“全是這種店”。

對於近年來井噴式發展的火鍋店和奶茶店,這位餐館業主也有自己的想法。“它們雖然賣得貴,但並沒有代表這裏的本土飲食文化。唐人街的本源飲食文化,還是以粵菜爲主。而且那些食物的製作方式更加程式化,並不能代表華人飲食的精緻。”

也有另一種聲音表示,無論是更適合本地老移民口味的傳統粵菜,還是來自中國其他區域的川菜、湘菜等,都是源於中華文化的餐飲,不該互相排斥。

新式餐廳和多元商業形態的發展,反映了唐人街移民變遷的歷史。隨着越來越多來自中國大陸各省市的移民到來,芝加哥華人社區內部也更加多元,對老一代以港粵爲代表的移民文化造成衝擊。

“78區”開發項目日前已得到芝加哥規劃委員會和分區委員會的批准,亟待開發。該項目的規劃中包括芝加哥火焰足球隊體育場、高端住宅、商圈等,或對華埠商業圈帶來物價、交通等方面的衝擊。

圖片來源:開發商示意圖

本地小商業的困境:資本衝擊, 成本高企, 顧客流失

在全美唐人街衰落的趨勢下,芝加哥唐人街是爲數不多仍在擴張的華人社區。如今的芝加哥唐人街是一個商業和住宅的混合社區,除了沿街店鋪外,這個區域還居住着上萬居民,其中絕大部分是華人,特別是新移民和60歲以上的長者。

火鍋、奶茶店,以及泡泡瑪特或Miniso潮玩店等新業態背後往往站着的是大型IP或連鎖資本的力量,也更受到遊客歡迎。而如品味小食、七寶這類老式餐廳的謝幕,則代表着本地小商業的式微。

2025年初,唐人街非營利組織、社區倡導機構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針對由一代移民創辦的小商鋪進行了調查。參與調查的19家商鋪中超過一半以上的經營時間超過20年。而他們在經營上面對的最大的挑戰是吸引新的顧客(70%的受訪者)和獲取資金及金融服務(36%的受訪者)。

這些小商鋪高度依賴唐人街本地的一代移民,而隨着這些移民逐漸老去或因生活成本提高而離開社區,同時又難以通過新的宣傳手段(如網絡社交媒體)招攬年輕顧客,他們正在經歷顧客流失的情況。而新冠疫情後的各項成本上漲,更是雪上加霜。

“這裏關門後,我們以後中午都不知道該去哪裏吃飯了。”湯婆婆說。品味小食的永久關店讓他們很難接受。

談及未來打算時,老闆娘Janet表示,團隊中的很多人大概會另謀高就了,這個班子很難再湊起來。而且就算要再開張,也不會在唐人街核心地帶開了,因爲成本實在負擔不起。

“我們很理解社區需要這種空間,” Janet說,“但也希望大家瞭解我們經營上的困難。”

作者:錫紙,芝加哥大學國際關係碩士

Next
Next

中期選舉|如何將你的名字印在選票上?請先找到足夠多人簽名請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