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信息危機中,我們在華裔社區保護真相

編者按:原文於2025年9月29日刊於《非盈利組織季刊》(Nonprofit Quarterly),作者爲闢謠吧,編者有刪改。在虛假信息氾濫的當下,華裔美國人群體因語言障礙、社交平臺與主流英語平臺不互通等原因更是深受其害。本文聚焦一些服務華裔美國人的非盈利機構如何爲社區提供正確信息,對抗虛假內容。

萊克星頓華人協會在街頭進行舞龍表演。

圖片來源:Kenneth C. Zirkel/萊克星頓華人協會(Chines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Lexington MA)

這是在 2020 年 7 月一個平凡的居家辦公日,我和本文的共同作者在一個名爲 “Justice Patch(正義補丁)” 的微信公衆號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平權行動的文章。那時,這個公衆號剛剛創立,後來發展成爲一箇中文社會正義新聞網站。

我們的目標是揭穿一種廣泛流傳的謠言——即大學中的平權行動(affirmative action)是一種配額制度,並且華裔美國人因此會失去 50% 的大學錄取名額。我們還希望爲這一複雜且常被誤解的話題提供歷史背景。

如今,陰謀論和虛假敘事——主要來自政治右翼——主導了許多中文媒體平臺。準確、基於事實的信息變得越來越難找到。

對於不熟悉的人來說,微信是一款通訊和社交媒體應用程序,在美國華裔中擁有超過三百萬用戶。自 2011 年推出以來,它逐漸成爲許多華人移民獲取新聞與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令我們震驚。幾周之內,我和共同作者就遭到了有組織的網絡騷擾。反對平權行動的憤怒用戶挖出了我們的個人信息,給我們貼上“社區叛徒”的標籤,並散佈關於我們動機的虛假指控。

我們知道這個話題具有爭議性。《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早在 2018 年就報道過,微信如何被用來動員華裔美國人反對平權行動。但我們沒料到,反撲會如此惡毒。五年過去了,來自反平權行動的華裔美國人團體的攻擊仍在持續。

正是這種攻擊,讓我決定以 “闢謠吧(Piyaoba)”這個刊物的名字來署名本文作者,而不是使用我自己的名字。

虛假信息危機

上述故事只是華裔美國人網絡空間中正在展開的一場更大規模虛假信息危機的一部分。如今,陰謀論與虛假敘事(主要來自政治右翼)主導了許多中文平臺。準確的、基於事實的信息變得越來越難以獲得。

傳統上,使用母語的“少數族裔媒體”在幫助英語能力有限的移民獲取信息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傳統的少數族裔媒體,尤其是地方性報紙和電視臺往往缺乏資源,難以適應當今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因此在速度與影響力上正被網絡虛假信息來源所超越。

與此同時,華裔美國人的人口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從 2000 年到 2023 年,在美中國移民人數翻了一倍,達到 240 萬。許多新一代移民是雙語使用者,受過良好教育,也精通科技,但他們仍然更偏好具有文化關聯性的中文平臺,例如微信、小紅書以及其他應用程序,而不是使用英文新聞媒體。

結果如何?大多數講中文的移民要麼不能、要麼不想從英文媒體獲取準確報道。他們所處的媒體生態幾乎完全圍繞着缺乏事實核查、內容審核或透明度的社交媒體平臺運轉。

一方面,中國政府對微信進行嚴格審查;而像 YouTube、Twitter 和 Telegram 這樣的其他平臺上,中文內容卻幾乎不受監管地大量傳播。在這樣的環境中,事實核查者幾乎不存在,錯誤信息得以毫無約束地擴散。

雪上加霜的是那些爲虛假信息網絡提供資金支持的強大政治力量。自 2000 年以來,一些與美國右翼資助者有深厚意識形態聯繫的新媒體機構,已在中文數字空間中紮根。

兩個最突出的例子是由法輪功支持的“大紀元媒體集團”(Epoch Media Group)以及由中國億萬富翁郭文貴和前特朗普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於2020年創立的“GTV媒體集團”(GTV Media Group)。

大紀元媒體集團旗下的《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已成爲右翼敘事的重要傳播者。根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NPR)的報道,該報的收入從2019年的1550萬美元飆升至2020年的超過7000萬美元。NPR的報道指出,2024年6月,該媒體的首席財務官被控洗錢至少6700萬美元的非法資金。與此同時,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郭文貴同年因通過GTV媒體集團詐騙支持者近10億美元而被定罪。

這些團體經營網站、製作 YouTube 視頻,並運營觸及數百萬用戶的中文社交媒體賬號。與此同時,來自中國媒體的虛假或誤導性信息也在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傳播,往往反映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當中美關係緊張時,針對海外華語受衆、意在誤導或操控輿論的敘事洪流也隨之高漲。

新的工具與新的嘗試

在這樣的環境下,對抗虛假信息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而傳統的解決方案往往難以奏效。讓大型科技公司爲中文內容承擔責任十分困難,許多少數族裔媒體本身也在艱難維持生計,無法擴大事實核查的規模。

然而,新的工具正在帶來新的希望。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迅速發展既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其中一個具有潛力的項目是 “Co•Insights”,這是一個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 2021 至 2024 年資助的計劃,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偵測在亞裔美國人社區中、跨多個平臺與語言傳播的虛假信息。與其逐條核查個別消息,該項目更側重於藉助 AI 識別更廣泛的敘事主題與傳播模式,從而爲理解虛假信息生態提供新的洞見。

但人工智能若要真正發揮效力,仍然需要可信的數據與社區的驗證。以 Co•Insights 爲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由人主導、使用母語進行的事實核查工作。這凸顯出一種新型數字社區新聞業的迫切需求——它應當適合手機使用、成本便宜、具備文化敏感度,並紮根於本地社區。

儘管網絡騷擾仍在持續,“闢謠吧(Piyaoba)” 依然在微信上與一小群有志於此的中文寫作者與事實核查者一道,堅持發佈基於事實的內容。我們的工作得到了舊金山非營利組織“華人權益促進會”(Chinese for Affirmative Action,簡稱 CAA)的支持。該組織致力於推動種族與經濟正義、教育公平、移民權利與語言服務的普及。

在 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華人權益促進會(CAA)先後開設了三個微信公衆號,並創辦了中文新聞網站 “Justice Patch(正義補丁)”,提供原創報道、精選內容及事實核查專欄。2022 年初,CAA 又推出了 “闢謠吧(Piyaoba)”,這是第一個專門針對華裔美國人社區、集中打擊虛假與誤導信息的事實核查平臺。

闢謠吧所揭穿的多數虛假信息,均來自對網絡內容與線上討論的持續監測與分析。

例如在2023 年,前福克斯新聞主播塔克·卡爾森(Tucker Carlson)採訪了拉里·辛克萊(Larry Sinclair),辛克萊多年來無證據地聲稱奧巴馬在年輕政壇時期與他有性關係。關於奧巴馬性取向的謠言迅速在網絡上傳播,從英文平臺擴散到中文平臺。

闢謠吧的事實核查員發現,中文社交媒體上的一些影響力人物不僅傳播了關於奧巴馬的虛假信息,甚至開始聲稱他的妻子米歇爾(Michelle Obama)是男性。

這種虛假信息聽起來荒誕(實際上確實荒誕),但右翼影響者卻利用它有效地強化了反 LGBTQ+ 和反黑人敘事。闢謠吧對該事件進行了事實核查,解釋了虛假信息的形成過程,並將核查結果分享給微信群組。當同樣的虛假信息再次在 X 平臺及其他中文在線論壇出現時,闢謠吧的文章被引用。

自從闢謠吧獲得一定知名度後,社區成員主動聯繫我們請求核查新聞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例如,2024 年 7 月, 華人權益促進會前臺收到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語音留言:“這條關於特朗普被暗殺的微信消息是真是假?闢謠吧已經核查過了嗎?”

這條留言之所以不同尋常,是因爲這是社區成員第一次嘗試打電話給我們。但考慮到 7 月份虛假信息和陰謀論的激增,這並不算太意外。

來電者詢問的微信消息來自一位自稱“Jonathan Willis”的人,他聲稱自己是美國特勤局的狙擊手,並在截圖中寫道:“政府高層百分之百阻止了我在刺客開槍射向特朗普總統之前將其擊斃。”

微信上散播的假新聞截圖。圖片來源:闢謠吧

這一說法是虛假的,已被路透社(Reuters)核查。它最初出現在匿名網絡論壇 4chan 上,然後傳到 Facebook,再被翻譯成中文並在 X 平臺上傳播。像許多其他中文虛假信息一樣,一旦在 X 上被翻譯傳播,它又在微信上得到放大。

闢謠吧立即製作並分享了針對這條假新聞的事實核查內容,同時提供了給社區成員的建議,教他們如何識別虛假信息。

事實核實中的困難

如果所有中文虛假信息僅僅是從英文翻譯過來、且已經被他人闢謠,那情況會容易得多。

不幸的是,大部分虛假信息都是中文“原創”的,而且往往根植於歷史與文化創傷。不幸的是,許多這類虛假信息本身就是以中文“原創”的,並且常常根植於歷史與文化創傷之中。比如,有關“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抗議活動的錯誤信息,被歪曲成“美國版文化大革命”;而“批判種族理論”(Critical Race Theory)也被(誤)稱爲“美國教育體系企圖發動自己的文化大革命”。

挑戰不僅在於語言和文化障礙,還在於社區對美國複雜的種族與社會正義歷史存在顯著理解差距。

因此,在繼續進行事實核查的同時,闢謠吧還招募了約十幾位中文自由撰稿人和記者,撰寫教育性評論文章,並直接在 CAA 的多個微信公衆號上發佈,這些賬號共覆蓋 45,000 名訂閱者。

儘管受衆規模相對較小,闢謠吧的努力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實驗,展示了以社區爲動力、使用母語進行新聞報道的可行性。

我們也看到其他社區項目正在紮根。例如,紐約的一群年輕人創辦了 《美國輪盤》(The American Roulette)——一檔討論美國政治的中文播客;而芝加哥的華埠更好團結聯盟(CBCAC)以及內華達州的 One APIA 等非營利組織,則開設了自己的微信公衆號信息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努力大多來自非營利部門。傳統媒體依賴廣告或訂閱的模式,很難支持專注於公共利益的工作——尤其是在那些長期被忽視和服務不足的社區。

這些努力能否充分應對虛假信息的挑戰?或許還不夠。但總得有人從某個地方開始,着手解決華裔美國人及其他移民社區中的“信息污染”問題。

最有效的做法應當是與關鍵利益相關方共同應對虛假信息問題。簡而言之,像 X 和 YouTube 這樣的大型社交媒體平臺,應該承擔更多責任,從源頭上阻止虛假信息的傳播。

對於使用母語、紮根社區且可數字訪問的新聞報道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

政策制定者也可以制定更有效的政策或法律來規範虛假信息傳播。此外,主流媒體應加大對及時事實核查的投入,而對進行母語事實核查工作的慈善機構給予支持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與此同時,像闢謠吧這樣的團體則盡力在社區內部進行干預,揭露謊言,並直接放大準確的信息。

推動信息準確度的全球行動

事實核查的工作並不輕鬆。隨着主要平臺撤回事實核查措施,加上特朗普時代遺留下來的虛假信息,挑戰愈發嚴峻。然而,對使用母語、紮根社區且可數字訪問的新聞報道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爲迫切——不僅針對華裔美國人,也針對全球華人離散社區,這一群體預計接近 5000 萬人。

虛假信息不會止於國界。以“零元購”爲例,這一種族歧視的虛假說法聲稱,只要所盜物品價值低於 950 美元,美國黑人就可以免於法律懲罰。在一篇題爲《零元購:暢遊中美的“加州第一謠言”》的文章中,新加坡國際中文媒體“端傳媒”(Initium)的一名記者追蹤了這一虛假信息的跨大陸傳播路徑:它最初在美國的中文社交媒體平臺流傳,隨後被中國媒體採納,在臺灣被放大,最終又被翻譯回英文——形成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全球種族歧視虛假信息循環。

闢謠吧已將其標記爲加州中文虛假信息榜首,過去幾年中,我們已發佈了六篇事實核查文章來揭穿這一說法。

虛假信息不僅僅是數字平臺的問題,它也是一個民權議題。在華裔美國人的社區中爭取真相的鬥爭,必須依靠文化知識、語言流利度、草根合作伙伴關係以及公共投資來進行。

這項工作或許艱難,但至關重要。因爲當我們爲自己的社區保護真相時,也是在爲所有人保護真相。

原文鏈接:

https://nonprofitquarterly.org/fighting-disinformation-on-the-chinese-american-front-lines/

Next
Next

華裔老人遭槍殺近四年後,他的家人仍在尋求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