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中途閃電戰60天:多名華人被捕,移民特工突襲下的恐懼、憤怒和抗爭
10月23日午後,一位來自中國的尋求庇護者在橋港區家門口被移民執法人員逮捕
圖片來源: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
要怎樣跟孩子們解釋這一切呢?
當在美國平靜生活了十年,從未違法犯罪的丈夫在自家門口被蒙面者沒有理由地帶走,身爲妻子和母親的她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受驚的孩子。
《華埠Spotlight》證實,過去兩個月來,在唐人街和橋港區等華人社區,已有多位中國移民被捕。在芝加哥地區,許許多多尋求庇護的移民家庭正在經歷這樣的離別和無助。
9月8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芝加哥地區發動“中途閃電戰”(Operation Midway Blitz)。國土安全部(DHS)宣稱,大量移民特工將派到芝加哥和伊利諾伊州,“重點打擊非法移民犯罪分子”。
DHS表示,截至10月底,芝加哥已有約3000人被捕,除了約100起逮捕行動外,移民執法部門沒有披露其餘被捕人員的情況。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移民執法人員逮捕對象與DHS宣稱的截然相反。這些被捕者擁有工卡,處在庇護申請等候期,沒有犯罪記錄和遣返令。
全副武裝的移民特工在芝加哥各個社區遊蕩,伺機進行抓捕。這些聯邦政府僱員將槍口對準居民,甚至向人羣中發射胡椒球、催淚彈、閃光彈。他們不僅拘留“無證移民”,也扣押合法居民乃至公民,威脅和攻擊牧師、記者和民選官員。
大量的圖片和視頻記錄了這些時刻。然而,相比於對政府濫用武力的恐懼,越來越多芝加哥人感受到憤怒,人們開始採取行動,走上街頭抗議,將鏡頭對準在違規逮捕的執法者,吹響口哨向鄰居預警。
在華人社區,一支100多位居民組成的快速反應團隊(Rapid Response Team)正在社區活躍,並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由伊州移民和難民權利聯盟(ICIRR)牽頭的家庭支持熱線(FSN:1-855-435-7693)也已經開通中文服務。
相關閱讀:
家門口的逮捕
11月6日中午,在橋港區30街夾Union街的街口,A正在路邊擦車。送外賣的A這天剛好休假,他剛剛買菜回家。
這時,一輛灰色SUV在他旁邊停下,兩個穿着軍綠色背心的蒙面男子上前盤問他的身份信息。家人遵照指示送來了護照、工卡(EAD卡)、社安號(SSN)。但在一番檢查後,A被反手銬走。
A四年前持旅遊籤來到美國,2022年遞交了庇護申請,目前處於等候期(Pending),尚未面談或開庭。他們剛剛支付了100美金庇護申請費。這是今年移民局出臺的新規,要求在等候期的尋求庇護者支付費用維持身份。
家人不明白爲什麼A會被盯上甚至逮捕。“他沒有任何犯罪記錄,他們也沒有出示任何搜查證。他們說要帶他回去打指紋,核實身份,30分鐘左右就讓他回來。”
24小時後,移民局網站顯示,A已被海關和移民執法局(ICE)拘押。
據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覈實,當天在橋港區至少發生了三起逮捕事件,除A先生和另一位拉丁裔移民外,仍有一名亞裔人士被捕。
幾乎同樣的劇情發生在兩週前。
10月23日中午12點半,陽光普照,住在橋港區的B穿着短袖T恤出門,去停在家門口的車上拿東西。與此同時,一輛在Wallace大街上正常行駛的灰色SUV突然在他的車前停下,三個穿着軍綠色背心的男性把他攔住,背心上印着POLICE US Border Patrol(美國邊境巡邏警察)。其中兩人蒙着面,一人手中拿着一把電擊槍,另外一位未蒙面的特工拎着一把突擊步槍。
最初的視頻無法顯示他們交談的內容。一位女司機停在路上,狂按喇叭,質問爲什麼在大馬路上明晃晃亮着步槍,持槍特工與其發生爭吵。
B最初似乎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險,甚至主動與其中一位蒙面者攀談,告訴對方對面是一個小學。B也確實不需要感到危險,這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午後,他在自家門口,家對面是一所小學,他所在的橋港區是芝加哥華人最多的社區,Wallace街上居民往來,寧靜平和。
沒過多久,特工們開始詢問B的身份,讓他出示ID(身份證明)。B用不熟練的英語解釋說,ID就在家裏,可以回去取。但執法特工拉着他,沒有給他離開的機會。
聞訊趕來的居民一邊錄製視頻,一邊告訴B“如果沒有搜查令,不必向他們出示ID”。持槍特工上前揪住另一位試圖進行溝通的女性居民,將她用力推開,另一位特工的電擊槍發出滋滋聲以示威脅。
隨後,特工將B反手銬住塞進SUV。沒有法官簽署的逮捕令(Warrant),也沒有給出任何理由,B被直接帶走。他當天被關進芝加哥西郊Broadview的移民拘留設施內,第二天被轉運到距芝加哥260英里的密歇根州一處拘留中心。
10月23日午後,在橋港區Wallace大街,移民特工暴力驅趕現場居民
圖片來源: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
10月23日午後,在橋港區Wallace大街,蒙面特工手持電擊槍,警告現場居民
圖片來源: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
B和妻子十年前持旅遊簽入境美國。2016年他們遞交了庇護申請,隨後拿到工卡,一邊工作,一邊等待庇護審批。但近十年過去,他們一直沒有等到開庭甚至面談的機會,申請也處於等候期。期間,他們第二個孩子在美國出生,是美國公民。
B的妻子說,他們一直奉公守法,沒有任何犯罪記錄。和A一樣,B的家庭不久前也剛剛支付了100美金的庇護申請費。
當執法者違法
根據現行移民法,對移民進行拘捕需要“合理懷疑”或逮捕令。然而,根據芝加哥多個快速反應團隊的記錄,許多逮捕行動中,移民特工沒有遵守合規流程。特工們既沒有出示拘捕令,也沒有做出“合理懷疑”的解釋,同時被捕移民大都處於庇護申請的等候期,沒有揹負犯罪記錄和遣返令。
特朗普政府宣稱,移民執法行動針對的是窮兇極惡的犯罪分子。國土安全部助理部長特里西婭·麥克勞克林(Tricia McLaughlin)表示:“芝加哥的國土安全部執法部門正在做正確、合法的事情:逮捕有暴力犯罪記錄的非法移民,這些犯罪記錄包括家庭暴力、家庭虐待、持致命武器襲擊、酒後駕車以及其他一系列可怕的罪行。”
然而,多家媒體通過《信息自由法》和多方交叉對比發現,70%的拘留者沒有犯罪記錄。
負責“中途閃電戰”行動的邊境巡邏隊總指揮格雷戈裏·博維諾(Gregory Bovino)此前表示,特工可以根據外貌決定是否逮捕某人。
特工們在芝加哥的抓捕行動中拘留了教師、外賣員、Uber司機,廚師、理髮師、建築工、小商販,以及家長和孩子。不僅僅是所謂的“無證移民”,合法移民乃至公民也被移民特工威脅甚至拘捕。
在海德公園,移民特工短暫拘留了一名持有F1簽證的芝加哥大學留學生。在羅傑斯公園,墨西哥裔60歲的克魯茲(Rubén Antonio Cruz)在公園遛彎時被特工塞進車裏訊問他的個人信息,最終確認了他的綠卡身份,但同時給了他一張130美元的罰單。在俄亥俄街,44歲的拉丁裔瑪麗亞·格里利(Maria Greeley)在下班後原本計劃外出遛狗,但被三名聯邦特工包圍,用紮帶將雙手反綁,僅僅因爲她的外貌,儘管她是美國公民。
非營利獨立媒體《ProPublica》十月中旬的調查顯示,全美至少有 170 名公民被捕或被暫時拘留。而實際情況或許遠超這一數字。僅僅在芝加哥9月下旬的一場突襲中,移民執法人員就拘留了數十名美國公民。
受攻擊的除了普通居民還有記者、牧師和民選官員。在Broadview的移民處理中心外,一位WGN電視臺的製片人被毆打和拘留,一位牧師被特工射出的胡椒球擊中。伊州衆議員黃凱煥(Hoan Huynh)在跟隨移民特工車輛時,被用槍指着腦袋威脅。市議員傑西·富恩特斯(Jessie Fuentes)曾在洪堡公園(Humboldt Park)一家醫院看望一位受傷者時,被反手戴上手銬,僅僅因爲向執法者要求出示對傷者的逮捕令。
多家民權組織對移民執法人員濫用武力的行爲提起訴訟。11月6日,芝加哥地區聯邦法官薩拉·埃利斯(Sara Ellis)發佈禁令,要求對執法人員使用武力施加限制,並在口頭裁決時表示,移民執法指揮官格雷戈裏·博維諾在作證時多次撒謊,否認其下屬和他本人在芝加哥地區發生的事件中使用武力。
埃利斯法官列舉了過去一個半月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在多項視頻、圖片證據和目擊者證詞中,公民遭到“不分青紅皂白”的催淚瓦斯襲擊,被執法人員毆打和撲倒,並被胡椒噴霧球擊中面部。“使用武力令人震驚”。
恐懼和憤怒
恐懼、無助還有憤怒互相交織,在移民社區裏蔓延。
A和B被抓之後,他們的家人搬到朋友家住,因爲“擔心家裏不安全”。他們甚至不敢出門上班,孩子也被迫請假在家。
一些正在尋求庇護的華人告訴《華埠Spotlight》,現在每天除了上下班,根本不敢外出。一位來自湖南的庇護申請者說,她現在需要朋友幫忙採買食物雜貨,有時也通過Weee(一家位於美國的生鮮電商平臺)下單買菜。
在小村(Little Village)、皮爾森(Pilsen)和布萊頓公園(Brighton Park)等社區,街頭商家受到衝擊,居民們儘量減少外出。
“那些家人打來電話時在哭泣,哭到喘不過氣。聽到這些我也非常傷心,有一種無助感。”9月底,M接受培訓後成爲ICIRR家庭支持熱線(FSN:1-855-435-7693)的一位中英雙語接線員。在過去一個月裏,他和另外兩位中英雙語接線員共接到了1000多起報告電話。而他們負責接聽的還只是整個FSN網絡中的一小部分。
M告訴《華埠Spotlight》,他說接到的電話通常分兩種,一是報告ICE在社區的行動,二是被拘留家庭尋求幫助。“我們會記錄下信息,然後報告給快速反應團隊。來電的居民各個族裔都有,不過很少接聽到華人的報告。一些求助者有工卡,一些甚至是公民。”
據M介紹,剛開始工作時,每天都會接到一兩個騷擾電話,他們會假裝受害者,或者直接罵人和威脅。“比如,有人會恐嚇說,電話是有記錄的,他們會找到你懲罰你的。也有人罵爲什麼幫助‘非法移民’,爲什麼幫助這些搶走你工作的人。”不過,後期ICIRR加強了保護措施,將這類電話進行了屏蔽處理。
10月18日,市中心“NO Kings”遊行現場,不少人舉着反對ICE的標語
圖片來源:樹溪/Chinatown Spotlight
與此同時,大大小小的抗議行動也在街頭上演。小村社區的四所高中在10月下旬的一天選擇罷課,數百名高中生走上街頭抗議在社區發生的移民執法行動。10月18日,在市中心格蘭特公園舉行的“沒有國王(NO Kings)”抗議活動則彙集了超過10萬人。這些抗議互動大都爲和平集會,但在聯邦政府的渲染下成爲暴徒對執法人員的襲擊。
Broadview的ICE移民處理中心則是憤怒的焦點。幾乎每天都有人在該設施前抗議。
在芝加哥逮捕的所有移民,幾乎都會率先送到該設施進行登記,隨後才會被送往伊州以外的移民拘留中心。上週,麥克阿瑟司法中心( MacArthur Justice Center)和美國公民自由聯盟羅傑·鮑德溫基金會(Roger Baldwin Foundation of ACLU)提起集體訴訟。訴訟稱,“Broadview是一個黑洞,聯邦官員在其內部肆意妄爲。”今年以來,該設施多次拒絕律師乃至聯邦參衆議員的探訪。
據訴訟律師和被拘留者稱,該設施內衛生條件極差,拘留者們甚至被迫在流着糞水的馬桶邊睡覺。
11月5日,一名聯邦法官下令必須向拘留者提供足夠的食物、水和床位。“這裏實際上已經變成了一座監獄,”美國地區法官羅伯特·蓋特爾曼(Robert Gettleman)說。“即使在關押重罪犯的監獄裏,這樣的條件也會被認定爲違憲,但這些人並非重罪犯,他們是民事拘留者。”
哨聲響起
“我們需要更多的人,加入我們/佔據每一條街,吹響口哨或高聲呼喊,關心你的鄰居,放學後來看看孩子們是否安然無恙。”一首出自青年組織者朱麗葉·阿萊杭德雷(Juliet de Jesus Alejandre)的詩歌《I love Chicago》記錄了這座城市發生的一切,在行動者中廣泛流傳,“吹響口哨”成爲這場運動象徵之一。
紮根於社區的互助網絡正在逐步壯大,其中包括各社區旨在記錄移民執法行動、提供社區互助的快速反應團隊。
這些社區義工們活躍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他們戴着口哨或駕駛車輛,鳴笛或吹響哨聲,以告知社區居民移民執法行動正在進行,並警告大家保持警惕,身份不確定的移民儘快離開現場。
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在今年3月建立,但由於移民執法活動並不活躍,該團隊規模並不大。但在過去的兩個月裏,義工人數從10多人擴大到了100多人。
橋港區居民S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之一。“居民們真的看到移民執法對我們社區的傷害。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開始逮捕那些送孩子上學的父母,這些事明顯違背了他們尋找罪犯的說辭,也讓居民們感到非常沮喪和憤怒。”
S說:“我們有100多人準備對任何ICE的行動作出反應。他們會在收到線索後,出去記錄發生的事情。這些錄音和視頻非常有幫助,特別是如果ICE特工過於暴力或做了任何非法的事情。然後他們會大聲喊出被拘留者所享有的權利信息。這不僅是保護被拘留者,同時也試圖表明他們並不孤單,還有人支持他們。最近人們開始想要通過互助做更多的事情,例如提供送貨服務或幫助人們送孩子上學。一位居民還免費捐贈了兩三百個口哨,我們正在社區派發。”
同時,該團隊每週日都會在社區裏進行走訪,普及“了解你的權利”等信息,幫助居民提高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截至目前,義工們已經和300多位居民、商戶進行過對話,派出了1800多份傳單。
11月2日,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在社區走訪商家
圖片來源: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
“一開始,居民們對此的反應冷淡,一些居民說我是公民,我有綠卡,所以並不擔心。但最近更多的新聞出現,沒有犯法甚至綠卡持有者和公民也都被捕,人們更加擔心,也更加歡迎義工們分享這些信息。”S補充道。
“我在新聞中看到情況變得更糟,也在我的社區中看到情況變得更糟。”N是猶太移民後裔,曾祖父母輩從歐洲移民美國,在橋港區住了15年。“環顧四周,看到發生的事情,感到害怕、傷心或沮喪,想要孤立自己,儘量不去思考這些事情,這很容易。但我認爲,面對現在的情況,你無法選擇不去思考或遠離它。”
N十月加入唐人街/橋港區快速反應團隊,主要做一些幕後工作,例如後勤、行政和協調,查看全市範圍發生的ICE行動,向團隊報告在本區域附近的行動,偶爾也會出門做社區走訪,或在現場記錄ICE的行動。
來自中國的移民H在九月中下旬加入,她在這場運動中感受到“團結的力量”。儘管她並非公民,但抱着一種“想成爲這個歷史時刻的一部分”的心態,她開始每週日和同伴們一起走訪社區,向居民和商家普及信息。
“我在這裏生活了六年,芝加哥是一個非常友好的城市。現在突然來了一堆聯邦執法人員,做些非常殘酷的事情,就感覺這些人憑什麼把我的家變成一個戰場。這不僅僅是一個移民問題,而是對社區的攻擊。”H表示,自己一開始有些猶豫,但看着情況越來越糟,覺得自己必須做點什麼,同時也把它“當成一種(參與社會運動、承受風險)的訓練。”
H提到,在社區走訪中,居民們對移民執法的認知情況存在很大差異。“有些人對此很了解。但有些年紀比較大的居民,對此一無所知,也不知道什麼是ICE。語言障礙是其中一個原因,有些居民只會說粵語,他們平時也不怎麼關注新聞。”
M也呼籲,更多人加入進來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M表示,在經過協調之後,FSN熱線的中文專線將上線。他希望更多人知道這些信息和資源。
S表示,目前並不清楚國土安全部何時才會停止行動,該團隊將繼續擴大規模,以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
“每天我們都變得更加有組織。每天都有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即便城裏有數百名ICE特工,但也有成千上萬芝加哥居民團結在一起,互相保護。我認爲這隻會繼續變得更加強大,最重要的是繼續前進。請記住,我們作爲一個社區、一個城市和一個州,是強大的。我們比那些想要撕裂我們的力量更強大。”N說。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提及的被捕華人移民、快速反應團隊成員均爲化名)
相關報道:
ICE移民執法數據追蹤:7成拘留者無犯罪記錄,芝加哥近期逮捕400人,包括誤捕公民
無證移民不勞而獲享受福利?幾個關於無證移民的謠言,你信了嗎?
參考資料: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25/10/18/no-kings-chicago-protest/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25/09/29/ice-immigrant-families-ohare/
https://wgntv.com/news/operation-midway-blitz/federal-agent-activity-in-old-irving-park/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25/10/03/ice-agents-tear-gas-school-street/
https://www.chicagotribune.com/2025/10/13/ice-fines-chicago-man-for-not-having-papers-on-him/
作者:樹溪
公共行政碩士,華埠更好團結聯盟公民參與資深經理,Chinatown Spotlight責編

